今年,“強鎮擴權”“富縣強鎮”試點改革范圍將進一步擴大。
去年4月,中央編辦會同中央農辦、發展改革委、公安部、民政部、財政部印發《關于開展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在全國13個省份選擇25個經濟發達鎮進行試點,江蘇、四川、山東、安徽、浙江、廣東6省已率先啟動。
“明年我們要在總結各地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出臺指導意見。”6月19日,經濟發達鎮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小組牽頭單位中央編辦有關負責人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還沒有啟動的地區要加快工作進度,盡快全面啟動改革試點工作,最晚不能遲于今年第三季度。
這意味著,“強鎮擴權”改革已經步入快車道。
在廣東省增城市的新塘鎮,由新塘鎮提出事權下放目錄,按照能放就放的原則,新塘鎮基本拿到了所需要的各項經濟社會管理權和執法權。增城市還將一定的人事管理權限賦予新塘鎮,如對垂直管理部門和市派出機構的干部協同考察任免權、績效評議權和獎懲建議權等。
在江蘇,試點鎮原則上享有各項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包括與城市建設、管理和服務相關的各項縣級審批權、許可權、處罰權等行政權力。山東則將103項縣級行政管理權限直接下撥給試點鎮行使。
中央編辦有關負責人介紹,總體來說,擴權方式主要有三種途徑,包括省一級政府直接授權、市縣政府及其部門依法委托和簡化市縣政府及其部門的審批程序和環節。
而在“強鎮擴權”的過程中,解決發達鎮“事權與財權不匹配”的問題成為重中之重。
上述中央編辦有關負責人介紹,一些經驗值得借鑒,比如浙江省從2010年起每年拿出10億元,專門設立試點專項基金,用于試點鎮的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安徽省以試點鎮2008年財政收入為基數,江蘇省以2009年為基數,超收部分由縣級政府全部返還給試點鎮。
而對于發達鎮一直存在的“腳大鞋小”的窘境,上述中央編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可適當放寬經濟發達鎮黨政機構限額,因地制宜設置機構,通過內部調劑的辦法適當增加編制,解決發達鎮“腳大鞋小”問題。
“我們不要求統一機構設置模式,但一定要遵循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科學確定發達鎮機構設置形式和限額。不能照搬縣或縣級市組織機構模式,更不能簡單地把試點改革引向提高規格、增設機構、擴充編制、增加人員上來。”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