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港南區橋圩鎮2018年列入廣西首批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以來,我市聚焦“三項權力”“三個統籌”“三項機制”,持續深化橋圩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取得明顯成效。橋圩鎮先后榮獲“中國羽絨之鄉”“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廣西特色農業十大強鎮”等榮譽。
聚焦“三項權力”,打通擴權賦能“綠通道”。我市按照“權責一致、依法下放、能放即放”的原則,采取下放、委托等方式賦予橋圩鎮經濟社會管理權限77項,有效擴大了橋圩鎮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同時,擴大財政權,在基建投資及新增財政收入返還等方面給橋圩鎮大力支持,厚植賦能新優勢。2018年以來,我市保障橋圩鎮項目新增建設用地指標207畝;2019年以來,該鎮累計獲得中央專項建設資金約5460萬元。我市還賦予橋圩鎮更加靈活的用人用編自主權,建立涵蓋干部履職盡責、選拔任用等5項人才發展制度,推行《橋圩鎮干部管理條例(試行)》和“紅黑灰”榜公布機制,激勵干部擔當作為。
聚焦“三個統籌”,描繪基層治理“同心圓”。我市統籌機構編制管理,優化政府治理體制,綜合設置了“兩辦五中心一所一大隊”,區直部門派駐在橋圩鎮的機構,原則上實行屬地管理,完成95名行政、事業編制干部的重組分配。大力推行《橋圩鎮綜合執法規范制度》《關于加大橋圩鎮產品品牌培育的政策》等5項管理制度和10項政策支持的配套改革制度,全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統籌特色小鎮建設,設置橋圩鎮經濟發展中心,激發政府治理動能,服務經濟發展大局。2021年,該鎮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2億元,羽絨產業總產值50億元,帶動就業超3萬人,申報了“橋圩羽絨”地理保護商標,培育了“荷城家紡”“霖達家紡”等20多個優質品牌。統籌城鄉融合發展,構建“1+3”管理模式,即加強黨建統領,推行便民服務一窗口、綜合執法一隊伍、社會治理一網格,有效解決權責不對等、公共服務薄弱等問題,提升政府治理成效。今年以來,橋圩“溫暖小鎮”PPP項目已完成投資4600萬元,橋圩繞城路項目建設用地得到有力保障,銅鼓灣溫泉旅游度假區已成功試業。
聚焦“三項機制”,鍛造服務民生“硬實力”。我市構建集中審批機制,完善服務功能,推動審批服務事項辦理由“單窗”向“綜窗”轉變,由“現場辦”向“網上辦”轉變,真正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截至今年6月,橋圩鎮累計發放低保金694.1萬元、特困供養人員救助金108.57萬元。構建執法聯動機制,通過整合執法資源,推動分散管理向綜合治理轉變,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截至今年6月,橋圩鎮立案查處違法焚燒秸稈行為23起,處理環保糾紛60余起,收到649宗建房申請,成為我市農房管控工作試點鎮。構建網格管理機制,建立“一網統籌、事事入格”全科網格,扎實推進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延伸服務作用。2020年,在第5期廣西區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創新示范交流會上,橋圩鎮作經驗發言。2021年,橋圩鎮新華村獲得“全國民主法治村”榮譽稱號。